《三国之蜀汉再起》 第十一章 去长乐宫 在线阅读
刘永发明马镫和马蹄铁后,经过与丞相、九卿以及两千石将军们的商讨,一致做出决定要求考工室立刻开始改进和生产五百套马镫和马蹄铁,交付中军虎骑营实验使用,积累经验和发现不足。
同时在诸大臣当面,刘永赐考工令李央百金。
在大臣们眼中,如果说通过联想发明马镫、马蹄铁只是证实了主上的才思敏捷,那在马镫和马蹄铁实行中刘永所表现的不贪大、不冒进,先试点再推广的思想,则让这群大臣见到了皇帝谨慎行事的风格和老练的手法。
这样一位有智慧有能力的皇帝,已经不容许所有人轻视了。
至于重甲骑兵,刘永并未将其在大臣面前引出,现在时机未到。反倒是下令考工令李央尽快改进造纸术,降低其成本。比起坚硬的竹简和松软、不着力的帛书,还是纸张来得舒服得多。
对于如何改进造纸,刘永只记得得好像是用藤皮草、橘皮、桑皮、麻竹、荨麻等材料造纸,其余就不太清楚了。不过这不要紧,刘永指清了方向,下面就让李央这样的专业人才去探寻、摸索就好了。
况且廉价的纸张的出现,也预示历史性的变革……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将被打破!
*******************************************
华阙
前面一直在忙事情,等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刘永才想起自己午膳还未用,回到华阙用膳,饭未吃到一半,春坨禀报:“陛下,故鲁王太傅杜琼求见!”
“老师来了,快,请老师入宫。”听闻春坨禀报,刘永这才想起,自己从鲁王荣登大宝……自己老师好像就丢官了。鲁王都没有了,他自然也做不了鲁王太傅啦。而且,刘永并未赐给杜琼传符,杜琼想要见到自己只能在站在宫门外通禀。非是刘永不愿不想给自己老师优待,而是他给了,他下令了,符节令孟光不同意而已!
是的,刘永完全没想到孟光会回绝他的命令,并且孟光拒绝讲出回绝的理由,这让刘永真是郁闷透顶。要是换作其他人,刘永说不定就和他怼上了,可对上孟光,他也只能徒呼奈何了。
孟光,个性耿直、心直口快,为东汉太尉孟郁的族人,灵帝时为讲部吏,后避董卓乱入蜀,刘焉父子以宾客之礼待之。这个孟光博览全书,无书不读尤其精通汉家旧典。当时蜀汉粗建,什么祭祀、礼仪朝典通通抓瞎,还是靠孟光、刘巴这一帮人勉勉强强捣鼓出一套礼仪制度来。
因此,这也成了曹魏讥笑蜀汉的地方,连汉家制度都不齐备还厚颜无耻妄称季汉,实不过反贼尔!
古代中国,正确的典章制度等价于政权合法性,因此,面对孟光这种博涉多闻,一时之学士,刘永还很难拿他怎样,这丫就是蜀汉的清流、朝廷的脸面,刘永总不能打自己脸吧。
过了片刻,杜琼被迎进华阙,刘永倒履相迎。
“臣拜见陛下!”
“老师请起!来,老师请坐下。”杜琼看起来神采奕奕,身子骨依然硬朗,刘永很高兴。
杜琼跪坐在曾经的学生如今的皇帝面前,神色坦然,笑问:“陛下,和丞相共事如何?”
“丞相谦谦君子,才华横溢,有古大臣之风。朕与之共事很愉快。”
“那和其他大臣们呢?”
“其余大臣皆朝廷栋梁,朕深以为重。”
“嗯,”杜琼赞许地点头,笑得更盛了,花白胡子一翘一翘的,煞是好看。“那太后呢,陛下可曾每日去请安问候?梁王和先帝的皇子呢?陛下可曾降下关怀?”
啊?
刘永心里突然扑腾跳一下,登上皇位以来自己召见大臣,询问国事、兵事,视察部队,发明器具,一直呈现出一幅心忧天下大事的明君形象,可偏偏自己心中好像遗漏了什么,有一种空空的感觉。
现在,让杜琼这么一问,刘永恍然大悟,自己一直忽略或者下意识忘记的是家庭和亲人!
自己虽然继承了原本刘永的躯体和身份,但从内心深处来讲,自己却并未认同他的家庭,吴太后、梁王刘理这些人自己一直没放在心上!
而在中国,孝悌是做人、做事的基本,一个不孝顺父母、不关爱兄弟的人是不被世人所信任和看重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连兄弟都不关爱的人怎么可能爱护他人呢,这样没有德行的人怎么配身居高位呢?
德行有亏,这更是君主的大忌。可偏偏在杜琼之前,没有人提醒刘永注意这方面的事情,没有人………连丞相诸葛亮也没有!
于是刘永赶紧避席而拜,谢(谢罪)曰:“这是朕的失虑,太关心国政,以至于忘废了亲亲之礼,朕现在明白该怎么做了。”
杜琼也是起身一拜:“臣听闻陛下对于国事心急如焚,频繁召见大臣,向臣子们探寻国政,这说明陛下接受了臣浅陋的教诲。但臣又听说陛下并未昏定晨高官乐宫,对于自己的幼弟也没有赐下勉励慰问的敕语,这样的局面使臣感到很忧心…………”
刘永感激的看向自己的老师,杜琼可以算作自己的纯臣,能及时发现自己行事的不足。“朕意以老师为谏议大夫,掌议论,希望老师能及时规劝朕的过失。”
“这也是臣所希望的,老臣愿为陛下略尽绵薄之力。”
望着杜琼的泰然受之的平淡,刘永不禁再次拜服杜琼的高尚品德,鲁王太傅秩比两千石,而谏议大夫不过区区六百石官,杜琼也接受得无怨无悔。
********************************
车轮滚滚碾过皇宫的地砖,置身于前往长乐宫的车驾上,这并不是刘永主动去向吴太后问安,事实上他是打算今晚再去,未想吴太后派章德前来传话,请皇帝到长乐宫一趟。
想到吴太后,刘永开始思考自己皇后的问题,他做鲁王的时候还未大婚,自然也没有王后。
但十五岁的鲁王可以未取婚,十五岁的皇帝却不能不成家。
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照传统思维,一个人成家才表示他长大了,成熟了,已经能够肩负起家庭和社会的重担。
当然,那只是对于老百姓、泥腿子而言,对于皇帝和君主来说,大婚的唯一用处就是诞育子嗣,延续自己的血脉,再当未来某一天自己垂垂老矣,将行地下之时将社稷托付给嗣君。完成使命后魂归天国,享受后代子孙的四时祭祀,三牲供奉。
这对刘永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皇位传袭历来父子相传,这个位置本该是刘璿来做的,只是因为特殊原因才让刘永收获意外之喜。但如果,刘永没有后嗣或者刘永的后嗣如同今天这样,没有能力守护住皇帝宝座的话,皇位必将从刘永这一系手中溜走……
所有刘永需要赶紧大婚,然后尽快诞下一个健康、强壮啼哭有力的男婴,像世人证明自己的血脉已经得到继承,公卿大臣可以毫不犹豫地向自己这一脉效忠,不复用顾虑其它。
这…………也就牵扯到皇权背后的隐秘了……
费祎、董允和郭攸之这些人要能力有能力,要品行品行,可刘永为何永远也不会完全信任他们,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是刘永一手招揽和提拔的吗?哼!那不过是最浅显的原由罢了!
真正的顾虑是他们都是刘备给刘禅规划的班底,刘禅还是汉中王太子时,他们就已经追随刘禅左右了,论及君臣上下情谊感情,刘永怕是拍马也赶不上刘禅。
所以刘永害怕呀,谁能保证自己能活到安排好一切再去死,将来自己万一有不忍言之事,那时这些手掌朝廷大权的精英们恐怕第一个想到的不是立自己的儿子,而是去迎立刘璿!!
人都是自私的,作为皇帝更是需要冷酷和自私,虽然以上所说只是一种可能,但哪怕是有一丁点可能刘永都会灭杀于摇篮之中。
君,不见信泪。
皇帝,从来不相信眼泪!
而且皇帝的婚姻从来不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结合,总会和政治利益挂钩,这刘永心里已经有了准备。而且以刘永的年纪和以孝治国的理念,刘永的皇后人选多由吴太后决定,当然诸葛亮也能施加影响。
对此,刘永是不打算反抗的,皇后和得来则协手同行,和不来当她作花瓶,儿女情长这种东西刘永意不在此,此生的地位就决定了他永远不可能拥有纯洁的爱情。这一点,邹忌在讽齐王纳谏中讲得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