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怒极反笑,“可是女子怎么了,你们口中的安安不也是女子?”
温谨礼觉得她可笑至极,就温雪菱平日上山爬树的泼猴样子,也能和伶俐可爱的安安比?
“菱儿,你不要凡事都和安安比,她是大家闺秀,自幼有父亲教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更是出众,你哪有资格与她相提并论?”
“哥哥知道你心里有委屈,但事实便是事实,你要懂得认拙,万万不可说大话。”
在温谨礼的心里,他和三位兄长自幼承袭父亲教导,平日里又有祖母悉心照料,和安安是一样的,端正有礼。
而不是像温雪菱那般性子懦弱,在乡野只知享乐。
想起她在老宅看书,躺在软塌上东倒西歪,没个正经。
真是个乡野丫头!
温谨礼眼底闪过叹息,除了血缘,她和他们四兄弟实在没有什么太多相似,也就他们不嫌弃她了,她怎么还这副不懂事的做派!
温雪菱自然知道,男子无能才会寄期盼于女子身上。
但该演的还需要演。
她抬起的眸子蓄满了泪水,委屈哽咽道,“是,你们都有父亲教导,唯有我记事后便没有见过父亲的模样,可那是我愿意的吗?”
她对上温敬书目光,眼泪滑落,“我也想像兄长们一样,像你们口中的那个安安一样,在爹爹的陪伴下长大,可我不能。”
这句话堵住了温谨礼想要继续责问的话,几度张嘴都未曾出声,转头看向父亲。
温敬书蓦然想起,刚出生时的温雪菱,小小一团,比四个哥哥刚出生时都要好看,她是他的第一个女儿,让他爱不释手。
“罢了,终究是为父对你们有亏。”
“爹爹回去和你母亲商量一番,过段时间让你以丞相府二小姐的身份入府,如此,你总算是满意了吧?”
这已是他最大退让,丞相府嫡长女的身份不可能给她,他不能委屈了在膝下长大的安安。
温雪菱提醒他道,“爹爹,我若是以二女儿身份进府,你让外人如何看待娘亲呢?”
他进京后没有再回过花溪县,如果宣告了自己的存在,不就等于昭告天下:慕青鱼给他戴了绿帽子!
温敬书自然不在乎慕青鱼的名声,但是他总会在意自己的男子地位。
温谨礼觉得她就是在故意给他们找茬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菱儿你为何要为难父亲!
不就是养女身份,都说后续待你不会比安安差,你何必如此贪慕虚荣,非要嫡女身份?”
屋内陷入僵局。
温雪菱在等,等府里那个女人坐不住,也等娘亲看清小儿子的真面目。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侍从来报。
“大人,府中来信,夫人身子突发不适。”
“什么!速速去请太医!”
温敬书面上不露声色,但语气明显加速,转身就要离开。
“礼儿,你将她们送去城郊芳菲苑吧,先在那里暂住一阵子。”
他顿了下继续低声道,“多安排一些人,好生伺候你娘亲,切不可让暗处盯着丞相府的人,知晓她们的存在。”
两人视线交汇,温谨礼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这是要让人看住她们,不能让母亲和安安知道。
“母亲身子不适,最需要父亲陪伴在侧,您安心回府,这边有我。”
温敬书拍了拍他的肩膀,头也不回离开了客栈。
他扭头催促道,“娘亲,菱儿,院子已经收拾好了,你们现在便随我们过去吧。”
尽快安排好她们,他也好回府去看望母亲。
温雪菱对慕青鱼道:“娘亲,我去收拾行囊。”
“别收拾了,你们带来的那些破烂在京城都用不了,人过去便可,赶紧走吧,别耽搁时间。”
温雪菱没有理会他抱怨的话,回头继续收拾行囊。
行囊里的衣衫都是娘亲一针一线缝制,空出很大一部分,装着娘亲给四位兄长缝制的新衣。
但瞧他如今的态度,恐怕是不会再穿了。
“娘亲,外面风大,披件外袍吧。”
即便已经入冬,她们衣衫仍是单薄,布料用的是最普通的布料,多套了两件也不太御寒。
慕青鱼摸了摸女儿冰凉的手,心疼道,“娘亲不冷,菱儿你披上吧。”
手心手背都是肉。
哪怕温谨礼今天的表现,和曾经在家中有差别,慕青鱼仍然叮嘱道,“礼儿,娘亲给你们四兄弟都做了新衣衫,你带回去试试吧,这是我进京路上就缝制的,想必是合身的。”
温谨礼想说一句不必,又怕慕青鱼气出个什么好歹。
如今,兄弟四人的衣袍都有裁缝定制,布料更是上乘,采买成衣也都是京城最时兴的款式。
府中那位温柔大气的母亲,还会经常给他们亲手做锦衣华服,他们哪里还瞧得上慕青鱼给他缝制的粗布麻衣。
温谨礼看看天,又看看地,就是不说话。
温雪菱看出了他的踌躇,伸手便端起桌上茶壶。
一个失手,热水便泼向温谨礼的衣衫,“哥哥,你的衣服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