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每临文学网 > 小说列表 > 重生 > 重生七零:开局猛揭极品亲戚老脸

更新时间:2024-06-10 03:39:56

重生七零:开局猛揭极品亲戚老脸 连载中

重生七零:开局猛揭极品亲戚老脸

作者:宅小丢分类:重生主角:顾胜昔君凛

每临文学网为大家力荐主角是顾胜昔君凛的重生类型小说,是作者宅小丢实力编写的一部连载中的高质量小说,剧情虽给力但小编建议不要熬夜阅读哦,主要剧情梗概:前世自己是被炸死的,但自己是心甘情愿赴死的,因为这场爆炸本来就是自己设计的,她要眼睁睁看着那些牛鬼蛇神一样的亲人一起被炸死在温泉小别墅里,这些个极品亲戚害死我父母,还想争夺我家的财产,满脑子想如何让我颓废,哼,一家人嘛,就要整整齐齐,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没成想这一炸,自己穿到了七零。【等一会一切你要听我的,不然的话别怪我到时候给你好看!】...展开

精彩章节试读:

顾家原本是个幸福的五口之家,顾父就职于工业部,顾母在街道任职,顾胜昔曾经也有个幸福的童年时光。

母亲早亡大概是顾胜昔和聂锦曦唯一雷同的地方,顾胜昔的母亲早产生下她之后伤了身体,一直病恹恹的熬到顾胜昔七岁时到底还是撒手人寰,顾父在她十一岁时再婚娶了现在的后妈。

俗话说,有了后妈就有后爹,顾胜昔也没能逃脱这个命运。

后妈也是个二婚,跟前头男人有一个闺女,比顾胜昔大一岁,跟顾父结婚之后二人又生了一个儿子,今年四岁。

顾胜昔上面还有两个哥哥,是一对双胞胎,如今一个在南边当兵,一个在西北下了乡。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只要有一个下乡就可以了,但是一来后妈如今在街道大小也是一个干事,要以身作则,二来这个重组家庭如今有五个孩子负担也着实不轻,于是顾胜昔就被下乡了。

因为后妈云海岚在街道工作,想让顾胜昔下乡不过是动动笔头的事,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她还把自己娘家侄女也一同打包送上了这趟下乡之旅,就是前面那个不停在顾胜昔面前“嗡嗡”的云娇娇。

这个后妈战斗段位算不得多高但是也不低,起码通过长期PUA洗脑让顾胜昔觉得就是因为生了她,她亲妈才会死,她是罪人,她父亲和两个哥哥其实心里都恨她。

十一岁的时候,正是小姑娘敏感而叛逆的时期,任谁被背上这样一个罪名,心里肯定压抑而自卑,偏偏云海岚不断制造各种家庭小摩擦一点点蚕食她和父亲、两个哥哥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一来二去,顾胜昔就变成一个锯了嘴的葫芦,吃亏了也不说,只知道生闷气,气疯了就胡乱摔东西发脾气,甚至动不动就自虐,觉得受点苦也活该,是在偿还欠自己母亲的债。

对此,新任顾胜昔觉得就很无语。

你就算欠那也是欠你亲妈的,关这个后妈什么事?

更何况,顾胜昔的亲妈给顾胜昔取了个小名叫做“小幺”,本意是生到她这里就不会再生孩子了,两儿一女,人生圆满。

会给宝贝闺女取这样的名字又无微不至照顾着到七岁,这样的妈妈怎么可能因为难产伤了身子就迁怒小女儿?

而这个小名到了云海岚的口中,就成了她亲妈无法表达的哀伤,因为难产,生了顾胜昔之后再也没办法生孩子,只能叫她“小幺”,所以原本是亲妈对自己的爱称,在云海岚来到这个家庭不久之后,顾胜昔就像发了神经一样不许任何人再叫她“小幺”,这两个字仿佛成了魔咒,念了顾胜昔就会发疯。

可见这个云娇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否则她不会一再的假装无意叫出这个小名。

本身顾胜昔跟这位后妈都不算多亲近,更遑论她的侄女?

从前的顾胜昔或许不懂,但是新的顾胜昔明白,云娇娇从一开始就对她不怀好意。

早上的知青点里热闹非常,三三两两的人从两边屋子里走出来,睡眼惺忪拿着各自的牙缸牙刷去两边水道那里刷牙。

站在门口的顾胜昔只看见两排高低错落的屁股……

缺衣少食的年月,食物自然也是匮乏且单一。

早饭依旧是高粱米粥,每人一块大饼子,一碗咸菜,烀土豆。

大饼子是玉米面做的,这个时候的加工技术比不得后世,玉米面磨得很粗糙,吃起来又干又硬还拉嗓子,噎得顾胜昔直翻白眼。

她只好用高粱米粥往下顺。

好在高粱米粥是真香,大铁锅柴火灶煮的软烂粘稠, 带着一股高粱米特有的香味,连米汤带饭,喝到嘴里有点土豆浓汤的口感。

烀土豆里撕了不少葱叶子,加上农家酱拌着吃,南方的人可能吃不大习惯,顾胜昔倒挺喜欢,跟她在哈市吃过的俄罗斯土豆泥有点像,不过后者里面放的是洋葱,酱是肉酱,再加上紫甘蓝碎、青椒碎,用生菜叶子卷了吃,十分下饭。

这边刚吃了饭,大队部就来了人。

这人看起来约莫有四十多岁的样子,身材高大,胡子拉碴,说话嗓门很大,扑面而来的东北人的直爽热情和粗犷。

知青队长吕明赶紧过去打招呼,刘永贵一把按在他肩膀上:“你别动,我就简单说两句。”

“老知青认得我,新来的几个娃娃不认得,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刘永贵,是刘家大队的大队长,以后大家伙要是有啥事有啥困难,记得找我,毕竟大伙都是响应号召来帮助建设新农村的,对吧?不过也不要太过分娇气,你们都是城里来的娃娃,养的细皮嫩肉,来了肯定要适应一段时间,所以能克服的困难尽量克服,啊~”

顾胜昔有点想笑。

她忽然想起了看过的很多年代剧,看来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真没错,这位大队长简直是太有代表性了,语气表情到肢体语言,都跟电视里演的分毫不差。

“你们知青下乡到咱长河县左安公社,难(按)照上边的政策规定,每人有二百三十块钱的喃(安)家费,每个月一号由队里发放,每月十九块一毛六,这个月的一会大家都去大队部找吴会计去领。”

新知青很多人都长出了一口气。

知青下乡从五几年就开始了,直到现在的七五年,不同年月各地方政策各有不同,因为之前有不少知青反应,这笔钱还没到自己手里就被家里以各种理由或克扣部分或者干脆一分不剩都给拿走了。

导致很多下乡知青由于不适应当地农村环境,干活工分不够还身无分文,没钱看病不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当然这种直接把安家费发放到下乡所在地也是有利有弊的,听说有些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知青们照样拿不到。

刘永贵几句话简单明了,连每个月给发多少钱都说的清清楚楚,想来应该不会克扣他们的安家费了。

“新知青初来乍到,非农忙季节都是给两天假,你们缺啥少啥的都抓紧时间去公社或者县里购买,邮信拿包裹都去咱公社邮局,要是家里有汇款得去县里才能取。”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